宮頸炎與宮頸糜爛的區別?



  宮頸炎并不是“宮頸糜爛”,事實上,它們完全不同?,F在醫學上認為,宮頸糜爛并不能算作一個疾病。而是子宮頸管里的柱狀上皮細胞,受到雌激素周期性變化的影響, “跑到”(移行到)宮頸陰道部,并覆蓋了一部分鱗狀上皮?,F在稱之為「宮頸糜爛樣改變」或者「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640.png


  宮頸外面,主要由「鱗狀上皮細胞」構成。它們耐磨厚實,并且比較光滑、白嫩。宮頸管內的細胞,叫做「柱狀上皮細胞」。主要作用是吸收和分泌,白帶就是由這些細胞分泌的。

  由于柱狀上皮更薄,所以我們可以透過薄的柱狀上皮,看到紅色的宮頸間質和顆粒狀的腺體開口,宮頸口看起來就像糜爛了一樣,實際上它們并沒有“爛”,是正常的。


640 (1).png



  而宮頸炎就不同了,它指的是發生在宮頸的炎癥,主要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1.急性宮頸炎

  急性宮頸炎一般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比如細菌(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病毒。也可由物理化學因素、機械損傷等引起,比如沖洗陰道、暴露于沖洗劑或殺精劑、放置節育器/衛生棉條/子宮托、人工流產、分娩手術等。

  2.慢性宮頸炎

  如果急性宮頸炎沒有治療或治療不當,可發展為慢性宮頸炎。一些不引起急性感染癥狀的病原微生物蟄伏在宮頸黏膜也可能引起宮頸炎。宮頸黏膜炎、宮頸息肉、腺囊腫(宮頸納囊)、子宮頸組織增生導致的宮頸肥大等,一般都屬于慢性宮頸炎。



宮頸炎有哪些表現?


  急性宮頸炎癥狀表現為白帶增多,呈膿性,伴腰痛,下腹不適。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現尿急、尿頻、尿痛。宮頸炎屬于良性的宮頸病變,大部分經過及時抗炎治療能好。但要盡早治療,否則隨感染發展,感染源可能會順著相連的生殖道形成子宮內膜炎、盆腔炎。如果出現嚴重的盆腔感染,可能導致輸卵管梗阻,成為不孕、宮外孕的“幫兇”。

  慢性宮頸炎大多數人沒有癥狀,少部分人可能有白帶多,呈乳白色,黏液狀或白帶中夾有血絲,或同房出血,伴外陰瘙癢,腰骶部疼痛,經期加重。注意,慢性宮頸炎的長期存在有可能會出現癌變的風險。


  子宮頸管黏膜炎:對于持續的子宮頸管黏膜炎,是否有病原體感染是針對性治療的關鍵,若病原體不明確,藥物治療可能效果會不理想。

  子宮頸息肉:對于有癥狀(如同房出血,白帶過多、腹痛)、體積較大、有惡變可能的子宮頸息肉,建議直接摘除,大多數門診即可手術。術后及時行病理診斷,確認是否良性。對于無癥狀、體積較小的宮頸息肉,可以先定期復診,隨訪觀察。


640.jpg



  子宮頸肥大或宮頸納囊:若僅僅是宮頸肥大或腺囊腫(宮頸納囊),一般絕經后會隨宮頸萎縮變小,囊腫消失,因此如果沒有癥狀,無需治療。




慢性宮頸炎不治療會癌變嗎?


  目前,高危型HPV(人乳頭瘤病毒)被公認為是宮頸癌的發病元兇,所以如果沒有感染HPV,發生在宮頸組織的各種疾病,轉化為癌癥的可能性基本為零。但如果女性患有宮頸炎,那么宮頸炎的存在會讓宮頸的抵御能力下降,使其容易感染人乳頭瘤病毒,而人乳頭瘤病毒會加速細胞的異長增生,使宮頸細胞癌變。

  總之,宮頸炎只有在感染HPV病毒的時候,才可能轉為宮頸癌。



  

  四

  如何預防宮頸疾???


  1.陰道炎:若出現疑似婦科炎癥的癥狀,比如白帶有異味、多、黃等,應該及時就醫,積極檢查治療,以免時間一長就會讓婦科炎癥蔓延到宮頸炎。

  2.宮頸炎:若已經發生了宮頸炎,要盡早采取合適的治療措施,以防宮頸炎久拖不治,5-8年后易發生癌變。

  3.宮頸癌:若不幸感染HPV,一定要引起警惕,定期進行宮頸癌檢查,按醫囑進行HPV抗炎治療,有效避免并發癥及癌變的產生。



  無論是否患上陰道炎、宮頸炎,想要預防宮頸癌,建議有性生活、性伴侶過多、早產多產或多次人工流產等女性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即宮頸TCT檢查聯合宮頸HPV檢查。

  HPV疫苗接種可從源頭上減少HPV感染,但HPV疫苗不能預防已存在的相關疾病的進展。HPV疫苗的接種和宮頸癌篩查相輔相成,二者的結合對宮頸是一個強力的保護罩。

  所以,接種HPV疫苗后仍需定期接受宮頸癌篩查。有時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定期篩查,才是對自己負責。